日晷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的時間的一種計時器。它巧妙的太陽光的投射來計時,已經被人類運用了幾千年。日晷不依靠風力、電力、水力的支持,只需要太陽,便可以知道當下的時刻。日晷是依照使用地的緯度,將軸(指時針)朝向北極固定,觀察軸投影在垂直于軸的圓盤上的刻度來判斷時間。不過現在都使用鐘表手機計時,日晷已經很少看到。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去博物館看看更多的日晷。

大理石只爭朝夕日晷雕塑
日晷,是一種最古老的計時器,中國古代是通過太陽投射到地面形成陰影以及地球圍繞太陽轉的原理進行計時的。晷盤是正反兩面都有刻度的圓盤,每一個刻度代表一個時辰,漢白玉石制成,晷針是鐵制的,垂直穿過晷盤,晷座呈正方形,用四根石柱支撐,晷盤傾斜的放置在晷座上,盤面平行于赤道面,換言之,晷面與地平面垂直線的夾角正好是日晷所在地的緯度。以北京故宮當中的日晷為例,北京故宮所在地處在北緯39度54分,那么這個角度正好就是39度54分,也就是說,日晷晷面和此地地平面的銳夾角約為51度06分。晷針指向南北極,晷針影子隨太陽運轉而移動,盤上刻度根據投影表示時間。在春分和秋分這兩天,太陽照在晷面的正脊上,日晷正反兩面的晷針同時起作用。日晷簡單易用,但在使用上受到條件的限制,必須有太陽方可使用。如果遇上多云無陽光,或陰天下雨和晚上就無法計時了。
